English

项端祈和他的《音乐建筑》

1999-09-01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□金磊 李沉 我有话说

人们对建筑的分类,大多是以它的使用功能来划分的,如办公建筑、学校建筑、医院建筑……但是有一类建筑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归类,这就是音乐建筑。《音乐建筑》一书为我们认识这一特殊的建筑类别提供了方便。

该书的作者是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项端祈教授。

项端祈走入音乐建筑之门纯属偶然。1956年,项端祈毕业于东北大学建筑系,毕业后来到北京工作。1957年,单位领导决定派两个人去学习建筑声学,因他是个刚来一年多的年轻人,又勤奋好学,故领导特意点名,二人之中有他一个。当时的项端祈只想到这是一次学习机会,况且多学一点知识是好事儿,故而也就答应了。恐怕连他自己也不会想到,这一答应,就是四十多年。

项端祈他们所要拜访的老师,是我国著名声学专家马大猷先生。项端祈在马先生的悉心指导下,接受了建筑声学的启蒙教育,为了使自己的学习能够提高得更快,项端祈接受了马先生的建议,同时到北京大学物理系进修数学、物理、振动理论,无线电基础等声学基础课程。此后的两年学习对项端祈来说,无疑是非常难忘的时光。更让项端祈难以忘记的,则是在1959年时,他有幸参加了人民大会堂的声学设计工作。理论学习再加上工程实践,使项端祈在建筑声学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。

我国的专业音乐厅建筑为数甚少,音乐会大多在剧院内进行。直到1985年,北京出现了我国第一座专业音乐厅。也就是在本世纪的最后20年里,音乐建筑才在我国得以发展壮大,项端祈才真正得以发挥出个人的本领。

项端祈认为,我们现在所提到的音乐建筑,是指那些与音乐演奏、欣赏、排练、教学和录音有关的厅堂建筑,是演艺建筑的主要内容。它包括音乐厅、歌剧院、排练厅、教学用房、音乐录音棚等类建筑。以上各类建筑、其根据演奏(唱)的内容,厅堂的规模和接收的对象以及所属部分的不同,均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,并以此作为各类音乐建筑设计的重要依据。

音乐建筑是一个特殊种类,它与别的建筑有着许多的不同,它更加看重的是其实际工程建成后的效果,而不是那些过于豪华夺目的外装饰及引人注目的外观造型。而国内的一些音乐建筑则过于强调外观,变成了绣花枕头。他认为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,尤其要提高建筑师对音乐建筑的认识水平。

以项端祈设计的星海音乐厅为例:星海音乐厅是以音乐家冼星海的名字命名的。它建于珠江之畔旖旎的二沙岛上。音乐厅包括1437座的交响乐厅、462座的室内乐厅、96座的视听音乐欣赏室、户外演奏场、排练厅和琴房,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,建筑面积18000m2,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、设备先进的音乐演出中心,也是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和音乐培训基地。音乐厅的声学设计指标是根据国际上获得“顶级”音质效果的音乐厅为参照对象,广泛听取我国音乐家和声学家的意见确定的。大厅于1998年6月13日冼星海诞生日正式启用。广州交响乐团和合唱团进行首场演出,演奏了钢琴曲《黄河》和贝多芬交响曲《欢乐颂》获得成功。著名音乐家、指挥家李德伦、吴祖强出席了首演式。相继一周内,中国交响乐团、澳大利亚和德国管风琴演奏家,在该厅献艺。音乐家们对大厅的良好音质均给予高度的评价。

项端祈是个有心人,在他几十年的工作实践中,他从未忘记收集资料。这不单是指在工程建设之前,为工程建筑做准备,更主要的是在每项工程完工后,且工程无论是大到音乐厅、大剧院,小到一个小小的录音棚,他都要将与工程相关的数据、图纸、表格、照片、论文、评价等各种资料全部保留起来,这不仅为日后再做工程打下基础,同时也为日后进行理论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。而这一切都成为《音乐建筑》专著的基础。

之所以要编写《音乐建筑》专著,项端祈认为:

一是需要。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,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更加迫切。我们国家物质文明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,而伴随着这一大好形势的出现,许多地方也相继建设了文化娱乐设施;二是总结。近年来,大大小小的音乐建设我国也有了一些,但还没有人去归纳总结,研究其成败原因、经验教训,现在搞声学研究,但大多数只是停留在理论的探讨上,缺乏对工程实践应用的升华,更缺少总结实际工程的得失经验;三是实用。必须承认,欧洲、北美等发达国家的音乐建筑已有了许多,我们国内有一些,但这其中的许多数据都是引用别人的,这不是说反对向外国人学习,而是要承认中国与外国之间民族不同,地理条件不同,生活环境不同,以至因人种不同而所导致人的听觉也不尽相同。而实际上,我国在这方面的资料十分缺乏,特别缺乏对我国音乐建筑各种数据的分析;四是普及。国外建设音乐厅大都是这样的程序:业主要有了想法之后,首先找音乐家,了解当前哪些音乐厅的效果最好,定下参照物。然后找声学家,提出建筑物的要求和规模条件,在声音处理上应采取哪些措施。最后由业主与声学家共同来选择建筑师,提出效果要求,请其设计与之相符的形式来满足要求。而国内则是以建筑师为主,邀请声学家和音乐人参加设计。而许多的业主甚至是建筑师在没接触音乐建筑之前,对其也是知之甚少。这本书也可以当做普及读物,让业主及文化事业的领导者们也来了解一些音乐建筑的知识,以备其用。建筑、音乐与声学通过音乐建筑把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。厅堂作为乐器(发声器)的组成部分——共鸣箱,达到美化音色、满足音乐欣赏、音乐教学和音乐录音的各种要求。

《音乐建筑》侧重于音乐建筑设计的实践活动。主要阐述各类音乐建筑的声学设计原理,以及为获得良好音质所采取的建筑措施。全书共设8章:第一章为概论,简述建筑、音乐与声学三者的关系,以及发声器(乐器和演员)的声学特性;第二章为声学设计综述;三至第八章分别介绍各类音乐建筑的声学设计,并列举了80个工程设计实例,展示国内外音乐建筑实践活动的概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;第八章为音乐建筑工程的施工、调试和验收。

项端祈和他的《音乐建筑》,为我们认识丰富多彩的建筑世界又打开了一扇明净的窗。

(《音乐建筑》,项端祈著,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,220元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